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到主政市外经贸局,面对“不逢时”且严峻的中山外经贸形势,新上任的欧阳锦全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在经过2个多月的密集调研走访中,他带领班子成员和业务科室将全市24个镇区跑了个遍,不仅摸清了外经贸的“家底”,也对外经贸当前遭遇的困难和挑战有了进一步清醒认识。但他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的新招。
出口扶持资金由700万元增到2000万元,出口信用保险补贴从600万元增到1300万元……从加强服务和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渡难关,到创新招商方式,推动产业结构新发展,再到加快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等,他逐渐厘清了思路。
统筹:顾大炜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胡明
在外经贸局工作一周后就感到很大压力
谈感受
南方日报:你从开发区到主政外经贸局,基层工作经历带给你哪些经验?
欧阳锦全:在开发区和企业打交道比较多,可以说“接地气”,比较了解市场主体的情况,以及国家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到外经贸局工作后,在制定一些政策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加关注市场主体、企业等反应,要换位思考,多站在它们的立场、角度考虑问题,从而让政策能更好地得到贯彻落实。
南方日报: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你对新的岗位有什么感受?
欧阳锦全:到外经贸局工作一周后,自己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当前外贸的严峻形势远远超乎自己原来的想象。因此立即带队到24个镇区走访调研,并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呈报市委、市政府,其中提出了一些出口、信用保险、镇区职能部门奖励办法等政策建议,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部分政策得以立即出台。
我个人认为,外经贸工作不是靠哪一个人或哪一个部门就能做好的,需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包括与相关兄弟部门的通力合作,还有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支持,加强与镇区企业间的沟通等,并形成对上对下、向左向右等协调联动的体系格局。
全市出口信用保险补贴翻倍
解近忧
南方日报:今年5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带领党政代表团学习考察深莞惠,惠州等城市当地的龙头企业对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明显。然而,星星多,月亮少,一直是中山经济的写照,你是如何看待龙头外贸企业的拉动作用的?
欧阳锦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容置疑,但要保持一个区域内经济的平衡发展,不能单靠某一个龙头企业。目前中山出口上10亿美元外资企业仅纬创资通一家,其去年出口超过35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13%。第二名为佳能,出口8亿美元,而其他都是在5亿美元以下。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样的外贸结构导致进出口很容易因个别企业和个别产业的影响而波动,从长远说,必须加快培育更多的优势外贸经营主体,才能为确保全市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稳定增长提供强力支撑和保障。
目前内资生产型企业的带动作用较弱,虽然近年来明阳、奥马、欧普等生产企业出口势头迅猛,但堆头效应、带动效应还明显不足,尤其是中山还缺乏走出去广泛建立国际销售网络和生产经营的跨国公司,未来中山迫切需要培育本地跨国公司。
下一步外经贸将重点培育3―5家出口上十亿美元的企业,并且是分布在不同的产业集群内的,旨在通过龙头企业间的此消彼长,降低对单个龙头企业的出口依赖。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电子、健康医药、装备制造业等支柱产业群的外向型企业的培育力度。
南方日报:今年1―5月,全市进出口总额为135.8亿美元,下降了0.8%,你如何看待目前外经贸形势?
欧阳锦全: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财政安排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3940万元,加上上年结转的628万元,合计4568万元,并相继在解决企业出口退税征退差等方面制定出台扶持政策,目前这些政策的效应已初步显现。
如在出口方面,去年全市扶持资金为700万元,今年则增加到2000万元。在出口退税退征退差方面,重点扶持出口增长显著的规模企业,如净增100万美元以上的生产型企业,超出部分每净增1美元奖人民币0.6分,100万美元即奖6000元人民币,1亿美元即奖60万人民币,单个企业最高奖励150万元,扶持力度相对往年要大。随着扶持利好政策驱动效应的释放,5月全市单月进出口刷新历史最高纪录,显现回升向好态势。
又如在出口信用保险方面,同样增大了资助力度,全市出口信用保险补贴从2011年的600万元增加到1300万元。尤其是对中小微企业和首次购买的企业,支持力度更大,以鼓励它们更多尝试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这一工具。其实,出口信用保险是非常有效的,去年600万元的出口信用保险资助金拉动了全市25亿美元的出口,并且有效防范了这些企业的出口风险。
现在有些企业订单接了,货已经发出,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收不到货款,如果企业参加出口信用保险,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将由保险公司负责收款或先行赔付。我们希望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在利用这个工具保护自己的同时,更加大胆、积极地开拓国际市场。
探索金融新方式吸引外资
谋远虑
南方日报:现在提倡土地、金融、科技三资融合,今年5月底,外经贸局与光大银行签订了相关的金融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合作的初衷是什么?
欧阳锦全:与金融机构合作,主要是希望帮助中山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出口退税等资金回笼,减少企业流动资金的压力。
我认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与否,可以看两个重要“指标”:一个是金融;一个是科技,它们就像两个翅膀,没有它们就飞不起来。目前在中山,金融对外经贸发挥的促进作用不是很大,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受土地、电力、人力资源等制约,近年中山利用外资后劲不足,大项目不多,中山如何突破招商引资的瓶颈问题,增创利用外资新优势,这些都需要外经贸部门认真面对和解决。
过去我们引进外资都是传统模式,一块地,招一个项目,建一个厂房,但时至今日,这种引资方式已走到了尽头。现在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其中,通过金融吸引外资进入中山,是外经贸局下一步尝试和探索的方向。比如,能否通过外资风投基金的方式,将基金引入中山,再投资中山企业或项目。
近期,外经贸局将联合市金融局共同加快引进境外风险投资入股中山企业。中期,力争在中山设立外资风险投资基金,扶持本地企业做强做大,同时开辟一条引资新路径。
下阶段,外经贸局要在促进企业海外上市方面,在引进优势外资企业对全市内资企业兼并重组等方面加大力度。
南方日报:中山加工贸易占出口贸易六成,在促进转型升级方面,你认为外经贸局应该如何担当?
欧阳锦全:目前中山外贸出口增长乏力,一些企业甚至出现生存问题,这些都是近忧,近忧用西药,见效快,如目前出台的出口信用保险资助等政策,就是希望像西药一样能“立竿见影”。但我更担心的是转型升级等远虑问题,这需要“用中药慢慢调理”。
近年,中山大力推进来料加工不停产转型升级,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这项工作已接近尾声。去年全市出口245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占全市出口贸易的六成,而一般贸易出口所占比重较低。在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方面,我认为可以通过几个“新”来实现,如新的设备、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品牌、新的行业,下一步,外经贸局将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往这几个“新”方面进行转型。
目前,民营企业对转型升级更加积极主动,反而是外资企业动作迟缓,由于从事加工贸易类的企业长期通过承接订单加工这样的简单方式生产,要推动它们从加工环节延长到研发设计和销售等环节,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是投资的好时机,我们要鼓励有实力的中山企业“走出去”,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如明阳风电、棕榈园林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