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一涨价,便引发舆情的集体围观。就在涨价风波逐渐平息之时,又有爆料称,茅台酒价格“内外有别”,两斤茅台酒在纽约只卖22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是1400多元。而在国内,一斤茅台酒的卖价就超过了千元。消息一出,茅台酒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其实“内贵外贱”已不是什么新话题,“中国制造”的内外价格倒挂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对此,近几年凡到境外买过东西的人都有切身体会。
按照经济学常识,由于流通成本和渠道利润的因素,一种商品在产地的价格要比销地便宜。而“内贵外贱”现象却与此完全相悖。为什么一个简单的常识被异化为十分严重的问题?对此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剖析。其中有“内外品牌差异说”,认为有些商品在国内是“名牌”,出境后就变成了地摊货;也有“流通成本差异说”,认为“雁过拔毛”式的代理和营销费用,推高了流通成本;还有“宏观管理成本过高说”,认为公权力被滥用导致社会成本整体上升,而这种成本最终会转嫁到商品上面,等等。笔者认为,以上这些因素只是“内贵外贱”的推波助澜者,真正掀起波澜的则是一系列政策引发的过度出口。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在国际贸易中,一国应当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家拥有技术、资本和品牌优势,而我们只有劳动力成本和加工装配环节的比较优势。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国家提出了扩大出口的战略,制定了鼓励出口的一系列政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口退税政策。从发展的角度讲,为了引进资本和技术,扩大出口的战略是适时而必要的。这一点必须肯定。
政策发挥效用离不开适宜的背景和阶段。在外汇储备余额突破2.8万亿美元、扩大内需成为当务之急的情况下,鼓励出口政策的正面效用便大打折扣了。事实上,就是这个出口退税政策,现在成了不少出口企业的利润源,也成为大家不惜血本竞拼出口的动力源。为了增加出口额,一些企业互相杀价,即便不赚钱甚至贴钱也敢接订单,其赚取的就是出口退税带来的微薄利润。据贵州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称,茅台酒的出口价比国内出厂价便宜,而且还可享受出口退税等补贴政策,因此即便到岸缴纳了所在国的关税之后,售价也要优于国内很多。竞拼出口的结果,让商品外销偏离方向,脱离了本有的经济轨道。像茅台酒,在国内市场已经热得让人消受不起,有必要自贬“国酒”身价到异国他乡凑热闹吗?由此可见,在目前情况下,政策导向不仅引发企业对于出口的过分追求,而且造成了价格内外倒挂这一怪现象。
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角度讲,过分追求出口将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的供需失衡,使内外价格倒挂雪上加霜。我们每出口1美元的商品,就要按汇率增发相应的人民币来平衡。出口创汇越多,所投放的票子也越多。这样循环下去,就会形成一个怪圈:出口导致国内商品的减少,而由此增发票子却留在了国内市场,物价自然会有上涨的压力和动力;而国外市场则正好相反。所以,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的均衡发展十分重要,过分追求出口、看重顺差,内外价格倒挂则不足为怪。
俗话说:到哪座山唱哪首歌。要想将好事办好,世界观和方法论同等重要。无论从解决内外价格倒挂的角度,还是从调整结构、均衡发展的高度,继续执行扩大出口战略是必须的,适时调整出口政策也是必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