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国经济2009年是最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可谓最复杂的一年。”2009年,在国内外局势极其困难的情形下,中国经济实现了8.7%的GDP增长,成为了稳定全球经济局势的重要力量。尽管如此,进入2010年后的中国经济仍然面临国内外诸多方面的挑战,复杂局面中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成为当下关注焦点。3月21日,由复旦大学承办的“经济学人上海圆桌会议”2010年第一次会议上,众专家学者直击宏观政策走向:刺激政策是继续还是退出?是平衡贸易摩擦还是继续扩大出口?这些中国宏观政策面临的“两难”局面,引发热议。
继续扩大出口还是平衡贸易摩擦
目前,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消除国际贸易不平衡为由,要求中国政府重估人民币币值并升值,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中国是否在此时需要为了平衡国际贸易摩擦而使人民币升值,还是继续保持扩大出口的战略?
对此,张幼文教授和袁志刚教授均认为,当前出现的全球贸易不平衡是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存在差异的必然结果。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通常认为的宏观均衡状况在现实当中往往存在跨期特征,即一国在某一时间段内表现为顺差,而在另一时间段内表现为逆差。专家们普遍赞同,中国当前的贸易顺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量的加工贸易所导致的,因此,当前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难以通过短期的政策调整加以解决。华民教授则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的根本约束是人口就业问题,其中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的就业。在国内需求无法充分吸收的情况下,扩大出口则成为实现产品销售的唯一途径,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一方面,今年我们要靠出口弥补投资的下降,以维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保持汇率的稳定;另一方面,通胀压力和资产价格上涨压力,又需要收缩流动性。政策走向同样面临“两难”窘境。
专家大多认为,无论是公开的持续小幅升值还是一步到位式的大幅升值均不可取。前者将使市场形成对政策的预期从而采取预先防范,使得经济产生持续性波动;后者则会对中国经济形成猛烈冲击。考虑到这些后果,专家们对升值方式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张幼文主张选择时机,在市场还未形成预期的时候突然升值;周振华教授、华民教授和韦森教授则认为应当维持现状,静观其变,做好应对贸易战的准备。张幼文提出,至关重要的是,面对国外施加的压力,应当通过增加中国政府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加以抵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