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其中出口下降16%,进口下降11.2%。净出口对全年经济增长负拉动约3个百分点。
不过,2009年12月当月,出口出人意料的出现了17.7%的同比增长,远远高出此前经济学家们预计的5%。
这一突如其来高增长是否只是2008年同期低基数的反映,回升势头是否能持续?
1月21日,对外经贸大学中美经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都认为,今年的出口或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不能被上半年可能出现的超预期反弹所迷惑。
而正在编制中的外贸“十二五”规划,具体的进出口额增速目标还未确定,讨论中的增速区间集中在10%-15%。张燕生指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十二五”期间外贸的关键词之一,这意味着速度和规模并不是最重要的。
今年出口关键看下半年
《21世纪》:2009年12月的出口出现了17.7%的大幅回升,即便对比未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7年12月,2009年12月的出口仍然维持了14.3%的较高增速。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一种反弹?
周世俭:去年12月出口的增长超出了很多市场人士预计的5%,但我仍然判断这属于恢复性增长。因为美国的经济在2009年的三季度开始复苏,欧盟和日本在四季度出现复苏,中国的出口会有一个相应的好转。
另一个因素是去年12月出口的货1月才能到美国,这应该是圣诞节后补充库存的需求。这一轮补库存的需求较强烈,与此前几个月小单、短单为主的订单结构有关系。去年秋季广交会上,中短期订单占比超过90%,这个情况在往年的圣诞节采购中不存在。
《21世纪》:这种反弹能否延续?2010年出口能否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此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判断中国的出口要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需要2-3年。
周世俭:可以预料的是今年上半年的出口会有一个账面上的高增速,但是这主要因为2009年同期的基数低,去年曾经出现过单月30%左右的出口跌幅。
现在一个普遍预计是今年整个世界经济下半年将不如上半年,这主要考虑到各国的刺激经济政策将陆续退出,现在的全球经济复苏是政府驱动型的复苏,不是自主修复型的复苏。所以中国全年的出口要谨慎乐观,预计下半年中国出口增长的幅度不及上半年,全年出口增长10%-15%已经不错,估计恢复不到2008年的出口水平。
所以今年的出口形势关键看下半年。
张燕生:2010年的出口形势与外需的变动有很大关系,估计今年的外需会是一个前高后低走势。人们预计美国的经济增长将从2009年下降2.6%逆转为增长2.6%,现在的核心问题是反弹能否持续。美国经济的反弹缺乏实体经济支撑,虽然说爬出泥潭,但是能否恢复到比较稳健的增长?我持怀疑态度。中国的出口面临着几大问题,外需疲软、贸易保护主义、出口成本显著上升,受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出口想要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很困难。
出口高增长不复返
《21世纪》:外贸作为中国经济曾经的最大驱动力之一,2009年对经济增长却是负拉动,传统的GDP构成格局会否就此发生变化?
周世俭:中国的经济要靠三驾马车拉动,缺一不可。2009年出口前所未有的弱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但是投资“堆出来”的GDP不会是一个常态,这种临时的刺激措施不可持续。可以预见,2010年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下降部分,将要依靠出口来弥补。预计出口对GDP的拉动在2010-2012年间都将在1个百分点左右。
张燕生:出口开始恢复,对GDP的贡献率肯定会上升。
从预测的角度来说,出口高增长的蜜月期已经过去,对GDP的贡献率与危机前相比会存在差距。另外,中国自身也面临调整,投资环境也在变化,过去那些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低成本的外资是不是还会像过去那么多?如果今后出口导向型、成本驱动型的外资没有过去那么多,那么出口在今后比较长的时间都会呈现减速的情况。
在外需减速、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国内成本调整这三大因素作用下,期望出口继续保持高增速反而是不正常的,如果出口出现高增速我们就需要反思经济是不是出现新的问题。
《21世纪》:贸易保护主义是2009年外贸的关键词之一,预计今年的贸易摩擦形势如何?
周世俭:今年贸易保护主义肯定会加剧。历次经济危机后,都会有两到三年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期,2008年-2009年的全球经济低迷,意味着2010年-2012年将是贸易保护主义泛滥的时期。
还需要注意的是,近期西方经济虽然在复苏,失业率却没有下降。反倾销成立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对进口国的产业造成损害,而工人的失业率是其中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今年贸易摩擦可能还是集中在汽车零部件、钢材、建筑材料、纺织服装等热点领域。
张燕生:今年的贸易摩擦预计会比较厉害。当欧美的失业率都高达10%时,欧美国内压力会很大。2009年美国提交到国会的报告中就认为,美国国内如此高的失业和赤字是因为中国在政策上鼓励了出口,未鼓励进口,所以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及发起更多“双反”、特保调查。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不是保份额
《21世纪》:“十二五”规划中外贸进出口的增速指标明确了吗?有消息说外贸“十二五”规划中,提到了国际市场占有率将提升至10%,比2009年的9%增长1个百分点。
周世俭:“十二五”规划的关键词是结构调整,具体的增速目标还没有确定,目前讨论得比较多的出口增速区间是在10%-15%。考虑到全球经济发展的波动,这个增速区间已经不低。2008年中国出口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是8.86%,2009年是9%,“十二五”如果确定是10%,这1个点的增长绝对不算保守,一个点涉及的贸易量已经相当大。
张燕生:“十二五”的增速预期还在测算。估计商务部估算的“十二五”期间外贸增速会在10%左右,15%都会偏高。
如果“十二五”规划提到中国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还要上升,我们必须明确目标是什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扩大内需,这可以看作是国家战略的调整,而内需带动的正是进口。第二个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意味着速度和规模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保份额实际上还是在保增长,这不是一个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政策,所以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不应该是一个保份额的政策,而应该是一个提高增长效率、提高竞争力的政策。
从这个角度来讲,“十二五”期间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应该要重视进口,调整增长方式。这意味着中国贸易方式、贸易结构、贸易市场的格局都需要进行调整。
这场危机总不能白经历一场吧?我们有许多需要总结、提升的东西,这些东西不是份额的问题。
保份额是在保增长背景下提出的,“十二五”我们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在试图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背景下还试图继续提高份额?倘若如此,可预见,在欧美失业率仍然偏高的背景下,他们与中国打贸易战的动机实在太强了。
《21世纪》:“保份额、调结构、促平衡”,是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敲定的2010年外贸关键词,调结构的落点会在哪里?
张燕生:观测2009年的月度数据可以发现,加工贸易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在逐月回升,但是民营中小企业占比较高的一般贸易却没有出现这个走势。一般贸易的逐月跌幅仍然很大,没有随外需的回暖出现明显改观。这意味着从事一般贸易的民营中小企业的全球化、市场化以及走出危机的能力比加工贸易企业明显要弱。毕竟加工贸易企业纳入了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对全球经济回暖的敏感性要强于一般贸易。
所以,今年在调结构时,要考虑把扶持的重点放在从事一般贸易的民营中小企业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