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公司活动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Cheap replica rolex watches,rolex watches,buy replica watches,fake watches on sale
Buy High quality Rolex Replica Watches at very affordable rates. These tag heuer watches bear all the Rolex similarities of the original brand replica Rolex Watches except for the price.

75美元引发的低运价思考

出处:  发布日期:2016-06-06 10:38:26  点击:211

    一个满载货物的20英尺集装箱,从中国通过海运到达欧洲,只要75美元?还不及一部普通手机的价格?
    运价这个航运业敏感的话题,再次挑动业界的神经。而在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是各方利益的博弈,以及对如何重塑市场秩序的思考。
    “这个市场疯了!”
   
这是年初某业内人士对航运市场的描述。有媒体报出,业界大佬马士基航运在厦门到欧洲航线报出75美元/TEU的超低价格。就在同期,更有航运企业在上海航交所登记的亚欧航线备案价格为25美元/TEU。
   
超低运价直接影响了企业业绩。今年第一季度,马士基航运只实现了3700万美元的微利,净利润比上一年同期下滑了近95%,其中一季度平均运价大幅下跌了26%。达飞轮船、长荣海运、阳明海运等企业更是身陷赤字沼泽,一季度亏损均超过1亿美元,其中达飞轮船平均每TEU收入下降17.6%。德鲁里一度警告称,集运企业将在2016年面临60亿美元的亏损。企业生存压力极大。
   
倒闭、破产、重组、低价、亏损……在市场已持续低迷7年的当下,各种问题集中爆发,低运价成为最直观的表象。而这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在市场重塑阶段,让竞争恢复理性,让游走在生死线上的企业恢复活力,让货船港各方实现良性发展和合作共赢。
   
谁在催生低运价?
   
75美元引发的低运价思考
   
此次75美元的低运价直指马士基航运,部分航运企业也认为,马士基航运涉嫌以低运价倾销,扰乱市场秩序。对此,马士基航运大中华区总裁丁泽娟特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做出正面回应。
   
丁泽娟首先澄清:“75美元/TEU的价格仅是海运费,并不包含附加费,且只是在春节后特定港口间的即期市场价格,只体现当时的市场状况,不具有代表性,现在我们的海运费已有大幅上涨。”她还强调,在亚欧航线市场上,企业竞争激烈,市场同价情况严重,价格差一旦超过25美元/TEU,客户就可能流失,因此市场价格不会有太大差距。为何出现超低运价?她认为:“运价持续走低反映出市场竞争的激烈,没有船公司可以独善其身。”
   
事实似乎也印证了丁泽娟的说法。有业内人士透露,同期,确实有船公司在亚欧航线的报价比马士基航运还低,“我相信没有船公司在能报高价的时候报低价,市场大环境就是如此。”
   
今年以来,亚欧航线需求不振,运价震荡走低,船公司竞争惨烈。据上海航交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显示,今年农历春节过后,该指数一路下滑,至3月中旬创下发布以来的历史最低点——400点,和今年初的800余点相比,惨遭腰斩。同一时间,上海出口至欧洲基本港、地中海基本港的运价(包括海运费及附加费,下同)分别为205美元/TEU和195美元/TEU。而今年初,该价格还维持高位,分别报1232美元/TEU和1257美元/TEU。如果说2、3月份的运价低迷还可以归结为春节后的季节性需求低谷,但往年到了4、5月份,都是船公司发力涨价,以求在与货主的长协谈判中占据主动的关键时刻。但今年4月份至今,市场运价并无明显变化。截至5月20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缓慢回升至526.39点,上海出口至欧洲基本港、地中海基本港的运价分别为527美元/TEU和754美元/TEU。市场行情总体不振,运输需求仍待恢复,多数航线的平均舱位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船公司的几次运价上涨计划均未实现。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货量极度低迷,以及此前长期供需失衡酿成的苦果。BIMCO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2016年全球集装箱运输需求量的增长在1%-2%之间,而运力增速则约为3.4%,尽管这已是近几年运力增速最少的一年。但此前几年大量运力已涌入市场,需求的缓慢增长面对大量过剩运力,显得杯水车薪。
   
另外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当前市场祭出超低价的时间,正是整个集运市场异常混乱和惨烈的时期,是企业优胜劣汰,兼并重组,重建秩序的重要时刻。此时谁能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谁就将在新一轮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一个月内,海洋联盟(Ocean Alliance)和THE Alliance的相继成立,就是船公司急于重新选择盟友,划分势力范围的最佳体现。在这一时刻,谁能提供更有竞争力的运价,就显得异常重要。
   
可见,外部需求低迷,内部竞争惨烈,共同催生了低运价。
   
低运价如何构成?
   
75美元引发的低运价思考
   
说到运价低,不妨先来看一下运价的构成。
   
一般情况下,运价包含海运费和附加费。海运费对应的是舱位及燃油成本,无论船空或船满,船一出发,成本就已发生,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叫沉没成本。在充分竞争的环境里,沉没成本对卖价的影响就是,任何非零的卖价对独立的卖家来说,都比卖不出的经济价值高。附加费则属于可变成本,跟货物直接挂钩,主要包括码头作业费、燃油附加费、货币调节附加费、旺季附加费等,这部分收费项目繁多,并不透明。
   
相比之下,企业给出的海运费会随着市场供需变化、舱位利用率等进行适时调整,且变化极大。例如2014年时,两个月时间内,亚欧航线海运费就从每TEU几百美元上涨到一千多美元。而附加费则跟货物直接挂钩,大部分的附加费属于直接成本回收或额外服务性质,只要成本不变,基本不会调整。即使有调整,也会在一个较长的期限内相对固定。
   
作为最大的变数,海运费成为决定运价的关键,而这和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直接相关。
   
航运市场的低迷已成为新常态,业界也不再热衷于探讨市场前景,转而推行更务实的应对之举。优化结构、削减成本、提升效率,成为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大船、联盟无一不是因成本而来,而成本的降低,也为船公司报出更低的价格提供了基础。
   
先来算一笔账。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粗略地计算了一艘15000TEU型集装箱船在远东-北欧航线上的单程基本支出。15000TEU型船在这条航线上的平均油耗约为100吨/天,航程约34天,若以每吨燃油价格为350美元计算(新加坡180CST),燃油成本约为79美元/TEU。若将全体船员工资统计在内(约62000美元/月),基本支出也不到100美元/TEU。“就算远东-北欧航线市场运价跌至200美元/TEU左右,一些成本控制较好的班轮公司依旧有利可图。因为燃油成本占船公司总成本的30%~50%,剩下的包括装卸费、船舶保养费等。”上述专家总结道。某国内航运企业老总也表示,经过企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效率提升,现在一艘船舶的运营成本已经比原来下降了一半。
   
从这个角度来说,抛开恶意竞争,在通过各种手段控制成本后,一些企业可以在保证成本的情况下,给出更低的价格。仍以马士基航运为例,由于燃油价格降低、成本效率提高和美元升值等原因,2016年第一季度,其单箱成本同比降低了16%至2060美元/FFE,燃油成本同比降低了48%。无怪乎马士基航运亚太地区首席执行官Robbert van Trooijen曾表示,航运公司需要习惯于低运价,并学习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运作。
   
但低运价毕竟只是度过眼下难关的权宜之计,并非长久之策。因为企业的业绩与运价直接相关,为了给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船公司需要公正的回报。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并不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
   
货主诟病附加费?
   
单从价格上看,低运价对于货主而言是好事,但货主仍对低运价颇有质疑,特别是中国出口商,一方面要承担额外的附加费,一方面并没有享受到低运价的优惠。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会长蔡家祥认为,除去一些突发事件导致的额外费用,船公司收取的其他附加费都不合理,“特别是额外向货主收取的码头作业费,属于重复收费。”而这些附加费大都需要中国出口商承担。这主要由于中国出口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一般处于弱势地位,80-90%的外贸协议为FOB条款,即中国出口商负责货物装船前的所有费用,国外买家承担海运费及其他相关费用,并有权指定承运人。因此即便运价低迷,中国出口商仍需承担不菲的额外费用。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减轻外贸企业负担,鼓励企业出口,国家就相继出台了多项清理和整顿进出口环节收费政策。最终,取消了船舶港务费,降低了港口船舶使费、港口设施保安费等收费标准,每年为外贸企业减负65亿元。
   
不过据蔡家祥介绍,经过此次整顿,目前港口向船公司的收费已较为合理、规范,但船公司向货主收取的费用仍处于无序状态,货主的利益仍然受损。
   
但对于这一点,船公司有不同看法。中国船东协会副会长张守国就表示,运价持续低迷,不存在船公司垄断经营、滥用优势地位的情况。运输流程中的收费环节、收费方式、收费额度都是可以通过贸易谈判来确定的。海运附加费并不限定由哪一方支付,中国出口商可以要求外方承担。在现有贸易协议格局下,外贸企业提高贸易话语权,降低物流成本,优化供应链方案,才是改善我国进出口情况的关键,不能只让船公司一味让利。
   
尽管如此,货主也不希望运价越低越好。运价长期过低,将严重干扰到船公司的正常经营,船公司可能会通过停航、削减航线、降低服务或准班率等方式,压缩成本,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最终货主企业将蒙受巨大损失。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海运环节是否准时高效,直接关系到货主企业的效率高低。无论是货主还是船公司,都是生产链条中的一环,如果船公司无法赢利,货主也将为此付出代价。
    
“合理、稳定的运价,才是货主最需要的。”在蔡家祥看来,货主希望的理想运价至少应高于班轮公司的成本支出,只有这样,船公司才有可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至于如何实现市场的合理运价,蔡家祥认为,行业主管部门必须有所作为,例如运价必须报备,且必须检查,明确应收取的合理项目,不能收的坚决不收。另一方面,他也希望中国货代企业能更多地跟随出口商的步伐走出去,满足中国出口企业的海外运输需求,提升综合物流能力,帮助中国企业在外贸谈判中获得优势,签订更有利于中国出口企业的贸易条款。
   
如何消除低运价?
   
低运价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将运价保持在合理水平,符合市场参与方的共同利益。
   
那么如何消除低运价?丁泽娟表示,提升运价最重要的还是使供需恢复平衡,目前而言,在需求复苏乏力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状况随时调整运力,是提升运价的主要办法。
   
从去年开始,不少船公司都有意识地缩减运力,闲置船舶,甚至18000TEU的大船也被闲置。据德鲁里统计,自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亚欧航线运力持续缩减,至2016年一季度末,远东/西北欧航线西行年运力为1045.8万TEU,同比减少7.4%。结合近期部分船公司的航线调整计划,预计2016年第二季度末,远东/西北欧航线年运力同比下滑7%。
   
另据BIMCO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没有任何集装箱船新船订单出现,这是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的首次。新船订单枯竭反映集运市场极其恶劣之外,也表现出船东正齐心控制运力。另一方面,集装箱船拆解也在提速。BIMCO明确表示,为了长期控制运力,提升运价,新船订单量必须维持在较低水平。无论如何,从控制运力方面看,2016年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当然,市场的恢复不能仅靠一次行动,一家企业,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需要各方齐心。航运业已到了危难关头,企业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抛开一己私利,恢复市场的整体秩序,才是船公司与货主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根本。

[返回]
版权所有©深圳市恒诚物流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477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