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周四表示,对于中国而言,让市场在决定人民币估值方面扮演更大的角色十分重要。盖特纳称,“中国逐渐依靠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并减少对美国出口的依赖,这对我们十分重要。我们认为中国将重启人民币汇改进程。”
人民币与外汇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994年。那年初,中国开始实行结售外汇制度,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国家规定:“企业出口换回的美元必须上缴给国家,政府则支付给企业等价的人民币。”为了鼓励出口,政府对有些行业还进行了补贴,以利于出口成品的价格优势。这一政策使中国的外汇储备迅速猛增,仅仅过去15年,中国就变成美元贮备的头号大国。
可“针无两头利”,也是这个规定,埋下了国内通货膨胀的祸根。同样是1994年,中国通货膨胀率达到24.1%的历史高位。为什么呢?因为那些支付给企业结汇的人民币都必须通过印发新钞来实现。正如我在《“被迫”低估的人民币》一文中指出,中国无法从美国和西方买入所需要的高科技产品和资源,中国便出现了长期的进出口贸易顺差。这就意味着,中国在外汇储备猛增的同时,央行向中国市场投放了等值的人民币,而这部分新发行的人民币所对应的商品却都出口留在了国外。对于中国普通百姓而言,他们存折上的人民币便被出口换汇后不断地稀释。换言之,就在人民币对外不断升值的同时,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在不断贬值。中国这些年房地产价格飞涨也和这个问题有间接,甚至直接的关系。可以这样说,是中国普通百姓牺牲了自己的利益,为全世界,特别是美国人民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商品。
这些年中国发展的出口产业中,很多是破坏环境和有害于健康的,是被国外禁止的。中国在发展了经济的同时,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实际上是对子孙后代的剥夺,是极其得不偿失的。今后要恢复那儿的生态环境,将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就像当年英国的工业革命污染了泰晤士河,最后耗费了巨资才逐渐地得到改善。
目前中国出口换汇的主要项目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中劳动力被严重低估。在西方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一般在50%以上。但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显示, 2008年中国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只占GDP的29%。而根据郎咸平教授的测算,2009年这一比例更仅仅低至8%,名列全球倒数第一!这正是被严重低估的劳动力成本,带来了人民币价值被低估的国际指责和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对于中国来说很不公平。
人民币汇率问题将引发剧烈的通货膨胀。虽然目前还没有达到总爆发的程度,那要感谢中国百姓的高储蓄率,暂时抵消了出口结汇造成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不过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这一问题迟早会爆发。
无论如何,中国的汇率政策的确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